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品读唐诗之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7 15:15:32    

原文: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体会:

在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于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忧国思家的强烈情感。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述了安史之乱后,虽然山河依旧,但长安城却已经变得破败不堪,草木丛生,一片荒芜。这种景象让人深感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内心的悲伤。

接下来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这种反常的描绘手法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闷。他痛感国家的破败和家人的离散,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他内心的伤痛。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绵不断,家书难得的情况,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思念。

最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因为忧愁而逐渐变白的头发,几乎无法插簪,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他个人的苦闷。

总的来说,《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代表作,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于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忧国思家的强烈情感。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这让我更加敬佩杜甫的才华和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同时,《春望》也让我反思了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