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1:29:04
一、什么是态度?
心理学家们对态度进行过多种概念定义,但目前比较主流的定义有:
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主要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解释:
1、态度的对象是社会存在,指的是与个体有关联的人事物,以及个体自身等具有社会意义的存在物。
2、态度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不仅由多种成分组成,而且呈现一定的结构。对内隐心理和外显行为起动力作用。
3、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能够持续一定时间而不发生改变。
4、作为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的,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人们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等,虽然反映和体现了个体所持有的对某事物的内在态度,但这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
态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态度的社会性:指的是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2、态度的主观经验性。个体的意识世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世界,包括以一定的观念形态存在的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及其他各种思想观念,是以后天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各种经验为基础。一种是经验世界,包括以一定的经验形态存在的认识、判断、评价及各种体验和感受,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态度介于这两者之间。
3、态度的动力性。指的是态度对个体自身内隐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都具有一种动力性的影响,同时对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也具有这种影响,表现为激发、促进和调整、协调的作用。
4、态度的双重性。指的是态度具有外显型和内隐性,外显态度能被人们明显意识到,内隐态度根据已有经验潜在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内隐态度的稳定性强于外显态度,较难被改变。
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并且这三种成分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1、认知成分:指的是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充分理解是人们对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形成一定态度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认知,那么态度的形成就会是模糊的,可信度较低。
2、情感成分:指的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情感体验,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同情和嘲讽等。态度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紧密相关。
3、行为成分:指的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作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心理学有一个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最后再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法,在治疗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梦幻西游:100级装备价值15万,没有无级别特,它有何特别之处?
2025-04-25 09:45:59王者荣耀:百星币换皮肤,这三款绝对值!
2025-04-25 07:49:54命运2Destiny2服务器进不去 服务器崩溃 服务器报错解决办法
2025-04-25 04:01:13失落的方舟/命运方舟台服服务器一直转圈/进游戏一直转圈解决办法
2025-04-24 18:18:27梦幻西游:玩家种植摇钱树当托,亲眼看着他疯狂捡牌子,奖励空前
2025-04-24 15:24:17塔防三国志这些神将平民玩家切勿不可错过
2025-04-24 10:52:36暗黑破坏神4PTR服务器进不去/服务器崩溃的解决办法
2025-04-24 07:10:05《星辰变归来》手游:详细攻略来袭,新手玩家福音!等你来玩!
2025-04-24 05:15:22美测服PBE下载速度慢/下载不了/下载一直不动解决办法
2025-04-23 18:12:30鸣潮:五星共鸣者布兰特强度详解 综合性能很优秀的副C
2025-04-23 15:24:46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