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香港教材惊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吗”,难道想否定曾被英国占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0 10:30:38    

教材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教书育人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前两年香港从违法占中到修例风波,有许多学生参与,就是因为长期受到香港毒教材的荼毒。

多年来,要求改革香港教育体系的声音从未中断,修例风波平息后,香港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竞选时就提出,未来要充实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

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港高中本学年新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由原来的流毒“通识科”改名而来),教材里面却有这样一句“香港不是英国殖民地”。此话一出,引起社会巨大反响,难道此举是否定香港曾被英国占领的历史?就好比做过奴隶后,还想否定事实,努力维护主人的形象?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香港曾经到底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个问题,真有必要厘清,以免引发误解,再争论不休。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殖民地。殖民地,是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原始含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为宗主国获取新资源。

殖民地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目的是掠夺各项资源。(源自:百度百科)

接下来说一说香港曾经到底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都知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在此之前,香港受到了英国长达99年的殖民统治,理所当然香港曾经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了吗?

这还得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说起。当时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因此香港曾经并不是香港的殖民地,只是受到香港的殖民统治

实际上“香港从来不是殖民地”,这并不是一个新提法,而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1972年联合国决议的有关内容。中国政府从未放弃香港、澳门主权,中国于1972年在联合国提出,香港和澳门不是殖民地,这一提议以99票对5票大比数通过,强调香港不具“殖民地”地位。

“殖民统治”和“殖民地”仅两字之差,其中的含义截然不同。新任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也提到“说香港不是‘殖民地’并非否认香港曾被英国占领的历史,只是强调用“殖民地”描述香港的地位并不恰当,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一直拥有香港主权的事实。

如果一个国家宣布一地区为该国的殖民地,该国家就享有该地区的主权和治权,但如果若国家对一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国家“只拥有该地区的治权,并不拥有主权”。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是不容争辩的事实。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始终使用的表述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而不是“主权移交”“主权回归”。

明确“香港历史上不是英国殖民地”,不仅有源有据、合理合法,而且很有必要。教育是百年大计。过去一段时间,香港教育系统藏污纳垢、乱象丛生,反中乱港分子炮制“港独”教材、兜售“黑暴”书籍、鼓吹歪理邪说,向年幼无辜的学生植入激进立场。此次教材的改写就是为了正本清源、统一标准、根除流毒、摆脱香港教育沉疴痼疾。

香港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3大主题组成,在中四至中六三个年级(相当于内地高一至高三)讲授,让香港中学生了解国家成就,增加科技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正确的教育下,香港明天会更好,中国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鸾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0号-6

返回顶部